潮玩新青年、山野自由客同步“拿捏” 自驾探秘之旅热度飙升******
过去的2022年,人们对于安全及游玩体验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高品质自驾游热度不断上涨。挑剔的自驾游人群会去哪儿玩、玩什么、怎么玩?
综合多个旅行平台数据来看,自驾游与周边游、轻户外齐名成为2022年出游主力方式。在自驾游目的地中,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类景点最受宠,并且在“人文景观”类景点中,综合景区、历史古迹、公园园林、古村古镇类景点吸引了大量自驾游爱好者。
自驾游爱好者最渴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出行,6至8天中短途自驾游和30天以上的长线自驾游热度均有所增长。
“小众潮酷玩法”热度飙升,自驾“探秘之旅”备受追捧,航拍、携宠、露营和深度游成为过去一年自驾游的新兴关键词。
冲浪、潜水、赶海……
“夏季避暑”自驾游意愿强烈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2021年,约70%的自由行用户在大交通后选择自驾游玩。2022年选择“自驾游”的用户占比增长至79%,较前一年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
2022年自驾游热潮主要分布在春节、国庆、五一和暑期,春节假期的自驾游用户明显增多,另有38%的用户选择在暑期自驾游玩。2021年露营热度持续攀升,2022年露营玩法更加成熟多样,春季露营搜索热度同比涨幅高达75%,“自驾+露营”玩法更是令暑期“亲子家庭”自驾游热度达到全年最高。数据显示,2022年有55%的用户和家人、朋友一起露营,享受休闲时光。
2022年出游消费者中,有89%的用户喜欢“周边游”,79%的用户偏爱“自驾游”,周末和小长假与朋友、家人一起周边自驾游成为热门选择。此外,喜欢“轻户外”的用户有77%,另有68%的用户则是偏爱“亲子遛娃”,在他们看来,在对的季节、对的风景,带孩子一起沉浸式体验自然,一起成长才重要。数据显示,2022年“夏季避暑自驾游”热度增长,有63%的用户选择可以冲浪、潜水、赶海、玩水的“海滨海岛游”。
云南海南等省份热度最高
三亚大理威海人气最旺
自驾游都选择去哪里玩呢?马蜂窝数据显示,2022年,西南、华南和华东等区域的“自驾游”热度最高,分别为31%、19%和18%。在自驾游热门省份中,云南、海南、新疆、贵州、湖北等省份在2022年“自驾游”热门目的地居于榜单高位。
其中,湖北省排名提升12位、恩施大峡谷、鹤峰屏山峡谷、三峡人家、狮子关旅游区、木兰草原等景区吸引了大量自驾游爱好者前往。江西自驾游热度也排进TOP10,较去年同期排名上升12位。篁岭、武功山等景区最吸引自驾游人群。
三亚、大理、威海在2022年人气最高的自驾游城市中排名前三。三亚自驾游热门景点有蜈支洲岛、海棠湾、亚龙湾等。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一的洱海、白族特色居民建筑、大理古城也吸引自驾游消费者前去享受文艺时尚慢生活。威海则是有半山半海千里自驾游路线,整条线路自驾下来,可以打卡威海市90%以上的旅游热点。
同程旅行联合汽车之家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成都、乌鲁木齐、昆明、三亚、大理、西安、贵阳、重庆、西宁、丽江是2022年游客最期待的自驾热门目的地前十名。
湖泊海岛和山谷溶洞“我都要”
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是首选
数据显示,2022年自驾游消费者最喜欢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类景点,占比分别为51%、33%。在“人文景观”类景点中,综合景区、历史古迹、公园园林、古村古镇类景点吸引了大量自驾游消费者。此外,有14%的自驾游消费者更喜欢城市观光、展览展馆、主题乐园、动植物园等。
2022年自驾游热门“人文景观”中,热度最高的是稻城亚丁景区,鲜花遍野的草场、流水潺潺的小溪、古朴幽深的海子、圣洁高耸的雪峰,都是这里不容错过的美景。
自驾游消费者对于自然风景非常喜爱,其中有36%的用户喜欢湖泊、海岛、江河等水域风光、34%的用户喜欢山谷、溶洞等,15%的用户喜欢丹霞地貌、花岗岩峰林、喀斯特地貌等地形景观,还有14%的用户更喜欢森林草原。2022年自驾游热门“自然风景”类景区中,热度最高的分别是赛里木湖、青海湖、洱海、鸣沙山、毕棚沟风景区、四姑娘山景区、泸沽湖、大柴旦翡翠湖、黄果树瀑布、茶卡盐湖。
此外,自驾游热门“城市观光”景区中,热度最高的是318国道、海口骑楼老街、外滩、阿尔山口岸、广州塔、八廓街、八大关、都江堰景区、帕米尔盘龙古道、布达拉宫广场。海南海口骑楼老街,则是海南必游历史遗迹,这里分布着画廊、工艺品店、美食小吃等,也是自驾游消费者喜欢的历史文化名街。
喜欢“展览展馆”的自驾游消费者中,有53%的用户喜欢逛博物馆、18%的用户喜欢看各种展览馆、有12%的用户更偏爱美术馆。2022年自驾游“展览展馆”热度最高的是甘肃省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
新一线都市人最爱自驾
与朋友家人一路同行
2022年,一线、新一线都市人是自驾游的主要客群,占比高达70%。对他们来说,自驾游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向着自己想去的地点出发,探索大自然美景,深度体验各地风土人情,更是与朋友、家人一起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美好时光。
自驾游爱好者33%渴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出行,其次则占比31%的家庭亲子人群,而喜欢私密空间、享受浪漫生活的情侣则占比23%。以80后、90后新中产父母为主的亲子自驾游,出于对安全出行的要求,更热衷于自驾游。值得注意的是,6至8天中短途自驾游和30天以上的长线自驾游热度均有所增长。
四季风景各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是家庭亲子游一年四季多次出行的理由之一。数据显示,后疫情时代,父母更喜爱和孩子一起参加滑雪、徒步、骑行、越野跑等户外活动。自驾露营+赏花踏春、山野徒步、亲子骑行、农场采摘喂养萌宠这些搭配玩法,满足了亲子游探索山野接触自然的想法,也成为家庭亲子自驾游的热门玩法。在花海遍地、绿草如茵的夏季,“露营玩水+夜观星空”对孩子们有着无法抵挡的魅力,这些夏季限时特供玩法,同样受到家长们的喜爱,热度同比增长40%。
户外运动热度持续上涨
“小众潮酷玩法”热度飙升
自驾游爱好者同步会参与户外运动以及娱乐休闲和特色体验。在选择玩乐项目时更偏爱徒步登山、滑雪、城市骑行、攀岩、皮划艇、帆船等。同时也喜爱在自驾旅途中,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特色美食、非遗民俗等;其中,热度涨幅最高的是沉浸式体验馆、DIY手作、特色表演等。在自驾游娱乐休闲类项目中,涨幅最高的则是卡丁车、温泉和亲子乐园等。此外,野攀、洞穴探险、古村古镇探秘等玩法最受自驾游人群的喜欢,在热度飙升榜单中排名前三。
从人群细分,自驾游主力军“潮玩新青年”中,女性占比62%。他们年轻有活力,想玩、爱玩、会玩,不断追求多元化个性新玩法,飞盘、城市骑行、陆冲、腰旗橄榄球、棒球、攀岩、射箭、卡丁车、马术、剑道、滑翔伞、探洞等,都是他们喜欢的玩乐项目。
数据显示,自驾游主力军“户外探险家”中,男性占比58%,成为主导。他们热爱自由,享受在大自然中撒野,更享受探索秘境、邂逅未知的乐趣,滑雪、徒步、登山、冲浪、露营、潜水、探洞、滑翔伞、皮划艇、帆船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玩乐项目,都受到“户外探险家”的喜欢。
数据显示,自驾游主力军“文艺漫旅者”中,女性占比66%。他们看展、听音乐、享受时尚艺术之美和独特的文化气息,逛博物馆、艺术展、美术馆、游古镇、看演出、体验传统文化、逛创意集市、城市骑行等,都是他们喜欢的活动。
自驾游主力军“山野自由客”中,女性占比56%,同样高于男性。这类人群向往自然、享受山野乐趣,抛去城市的喧嚣和繁杂,喜欢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露营、度假村玩乐、民宿、亲子农场、山野探店、携宠出游、赏花赏秋、温泉治愈、山野徒步等“沉浸式放松度假”玩乐项目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同程旅行发布的报告显示,超九成的用户表示,未来将会增加自驾出游的频次和距离。前往西藏、新疆等自驾胜地的长线自驾游是绝大多数用户的未来目标。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自驾游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自驾游热度将会进一步攀升,并有望成为后疫情时代增长最快的出行方式。
文/本报记者 陈斯
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记者从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近日发布。这批成果主要包括获得我国首幅太阳过渡区图像、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首次获得全球磁场勘测图等。
01
46.5nm极紫外成像仪获得我国首幅太阳过渡区图像
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SUTRI)是国际首台基于多层膜窄带滤光技术的46.5nm太阳成像仪,用于探测50万度左右的太阳过渡区(太阳色球与日冕之间的层次),由国家天文台联合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共同研制。自2022年8月30日载荷开机以来已经获取了超过1.6TB的探测数据,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太阳过渡区探测。这也是人类近半个世纪来首次在46.5nm波段拍摄太阳的完整图像。SUTRI拍摄的图像清晰地显示了过渡区网络组织、活动区冕环系统、日珥和暗条、冕洞等结构(如图2),这些结构的观测特征表明,SUTRI拍摄的确实是从太阳低层大气往日冕过渡的结构,符合预期。SUTRI已探测到多个耀斑、喷流、日珥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如图3),表明其数据适合研究各种类型的太阳活动现象。此外,SUTRI还发现活动区普遍存在50万度左右的、朝向太阳表面的物质流动,这些流动在太阳大气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SUTRI一切功能正常,在轨测试和标定结束后,SUTRI观测的科学数据将向国内外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同行全部开放。
△图1 “创新X”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
△图2 SUTRI在2022年9月29日观测到的太阳活动图(图片由SUTRI科学团队提供)
△图3 SUTRI在2022年9月23日观测到的一次太阳爆发事件(图片由SUTRI科学团队提供)
02
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捕获到迄今为止最亮伽马暴
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21时17分,与我国慧眼卫星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同时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编号为GRB 221009A)。根据HEBS的精确测量结果,该伽马暴比以往人类观测到的最亮伽马射线暴还亮10倍以上。由于该伽马射线暴的亮度极高,国际上绝大部分探测设备均发生了严重的数据饱和丢失、脉冲堆积等仪器效应,难以获得精确测量结果。HEBS凭借创新的探测器设计以及新颖的高纬度观测模式设置,探测器经受住了高计数率的考验,获得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光变曲线,以及10千电子伏至5兆电子伏的宽能段能谱。HEBS极为宝贵的精确测量结果对于揭示伽马射线暴的起源和辐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天文台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EP探路者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于10月12日也成功对这一伽马射线暴开展了观测,探测到了伽马射线暴X射线余辉。这也是国际上首次用龙虾眼型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伽马射线暴。
△图4 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发现并精确测量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打破多项纪录。
03
国产量子磁力仪首次空间应用并获得全球磁场图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国产量子磁力仪(CPT)及伸展臂,可实现全球地磁矢量和标量高精度测量。2022年11月7日,多级套筒式无磁伸展臂顺利展开,将各传感器探头伸出约4.35米距离,处于伸展臂顶端的CPT原子/量子磁力仪探头、AMR磁阻磁力仪探头、NST星敏感器获取了有效探测数据,首次在轨验证了磁场矢量和姿态一体化同步探测技术,磁测量噪声峰峰值<0.1nT,实现了国产量子磁力仪的首次空间验证与应用。
△图5 CPT磁测系统“多级套筒式无磁伸展臂”地面展开测试(图片由沈自所、空间中心和卫星团队提供)
△图6 量子磁力仪首张全球磁场勘测图(图片由空间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提供)
△图7 NST星敏感器相对于卫星本体的姿态数据(图片由空间中心和中科新伦琴NST星敏团队提供)
04
空间载荷、平台新技术成果丰富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空间新技术部研制的多功能一体化相机,首次采用基于共口径多出瞳光学系统新体制,在轨实现集可见光、长波红外、彩色微光于一体的空间光学遥感观测。相机于2022年9月24日开机,成功取得首张170km×42km大幅宽地面遥感图像(如图8),探索了单台相机即可同时实现多谱段多模态遥感成像的新模式,为我国未来高集成度一体化空间光学遥感载荷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图8 多功能一体化相机对地宽幅遥感成像图(图片由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提供)
由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及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异构多核智能处理单元也取得了首批成果。半导体所的低功耗边缘计算型智能遥感视觉芯片,实现了遥感图像的高速智能化目标检测;自动化所的通用智能系统验证了基于高速交换网络的异构多处理器模块化、弹性化硬件架构;浙江大学的国产AI系统装载了细胞分割算法和飞机识别算法,数据结果与地面孪生系统数据一致,在功耗10瓦条件下算力达到22Tops,验证了国产AI器件的在轨智能图像处理能力。
△图9 边缘计算型遥感视觉芯片检测遥感目标示意图(图片由中科院半导体所提供)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院的可展收式辐射器成功在轨实现首次应用,辐射器执行机构已顺利完成六十余次展开和收拢动作,连续五轨动态试验结果(如图10)表明环路热管-可展收式辐射器集成系统在负载工作时段启动性能良好,辐射器连续展开-收拢可实现散热能力在轨大范围调控。
△图10 环路热管-可展收式辐射器集成系统连续五轨智能热控测试结果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的空间元器件辐射效应试验平台载荷开机运行良好,搭载的元器件在测试期间均工作正常。
“科学与技术成果的涌现体现了我们对这颗卫星‘创新X,创新无极限’的定位,开创了新技术众筹模式的先河。”“力箭一号”工程副总师兼卫星系统总师张永合说,“这些新载荷、新技术产品都是各参与方自主投入的,不少是从0到1的创新,通过试验星将创新技术快速集成并飞行验证,可以加快核心关键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在轨应用的成果转化。”
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由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迄今我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ZK-1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将“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等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22年9月5日,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发布了首批科学成果,包括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的国际首幅宽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天图,伽马射线暴载荷(HEBS)的首个伽马暴等。
作为我国“创新X”系列的首发星,未来一段时间,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搭载的几种新型推进系统等载荷也将开展在轨试验,卫星上的四个科学载荷也已进入常规化观测,陆续将会获得更多科学和技术成果。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