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厉行节约 边角料“变废为宝”******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天麒
午餐时间马上到了,青岛市机关食堂冷菜班组的师傅马圣虎连忙将今天的特色小菜“凉拌香菜根”端到了取餐台。
“食堂每天要切配各种蔬菜,会产生大量的芹菜叶、白菜根、香菜根、萝卜尾等边角料,扔掉了怪可惜。”马圣虎告诉记者,冷菜班组的师傅们想办法“变废为宝”,每天将切下的根、茎、叶洗净,拌上盐或酱油加辣椒、糖、花椒等调味品,制成一道道精美小菜。美味下饭的小菜不仅深受就餐人员的欢迎,而且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
将边角料“吃干榨净”是青岛市机关食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青岛市成立了反食品浪费工作领导小组,将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编制了《机关食堂管理服务标准化手册》,对食材采购、储存加工、餐厨垃圾处理等全流程进行规范。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实施规范化管理、建设数字厨房。”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先胜介绍,他们把机关餐饮工作全流程分解为94个标准微视频,将每一项工作流程细化和量化。通过标准化食堂建设,达到源头管控标准化、菜品制作标准化、出品品质标准化,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品质提升。
通过动态大数据进行后厨精细化管理也是青岛机关食堂厉行节约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每个餐厅都会根据人数准备食材数量,做到“按需补餐”。尤其在制作素菜的时候,都是一餐盒一餐盒地出菜,这样不仅能保持菜品的质量和口感,还能减少剩余原料的产生。
在青岛市机关食堂的走廊、墙壁上,一张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海报迎面而来,甚至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光盘行动”的提示牌,随时提醒就餐者不要浪费食物。
通过持续的宣传督导,文明节俭用餐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在青岛市机关食堂的餐具回收区,反食品浪费督导员告诉记者,“光盘行动”实施以来,就餐者基本都能做到盆干碗净,餐余垃圾减少了一半。而通过食材的充分利用,制餐区的餐厨垃圾总量也下降了35%。
此外,2022年,青岛市已将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列为全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内容,并组织开展市、区两级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督查,一方面推动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也督促广大干部职工养成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1日 04版)
传统文化需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表达******
“天妤”,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回想起千年前之事。当年,洞窟受损,壁画脱落。如今,苏醒过来的她,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复原壁画,重佑人间……“天妤”不是玄幻小说中的人物,而是一个虚拟数字人。过去一年,“天妤”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拥趸。(见1月4日《光明日报》)
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从初代平面二次元形象,到以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数字人2.0时代,数字人不断更新迭代。2022年,数字人大量涌现,除了“天妤”,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等,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血脉基因和历史智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民众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要尽力避免陷入“注意力危机”,要打好“注意力争夺战”,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再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它推广出去、传承下去。
如今,科技赋能于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它也完全可以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种力量,使传统文化“活”过来、“动”起来,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烟火生活。
用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更贴近年轻人的诉求与审美。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也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承者,年轻人与传统文化可以也应该“破圈”相拥。数字人既有好看的“皮囊”,又有丰满的“灵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觑。据报道,受“天妤”影响,很多青少年给自己化起了“国风妆”,甚至引发海外美妆达人竞相模仿。
2021年10月,由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发起的“虚拟数字人”项目——“数字梅兰芳”亮相,其通过高逼真度实时数字人技术,复原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形态、声音及面部表情,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京剧文化。彼时,“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现身梅兰芳大剧院,与台下观众互动:“距离我上一次登台已经过去了60多年,没想到我们又重逢了,要感谢科技的进步,期待我们今后的见面会有更多的形式。”“数字梅兰芳”吸引年轻人与京剧国粹亲密接触,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曲振兴的更多希望。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理念深入人心,“国潮”“国风”正在变成年轻人的时尚和情怀。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文化故事符合现代审美的新讲法、年轻化讲法应该更多。传统文化多一些生动鲜活,传承和表达多一些创造性,我们的传统文化自然会星河长明,璀璨夺目。
何勇海